篇一: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12331群众举报专线
“12331”主要受理符合以下 条件的事项:涉及“四品一械”质量安全范围:凡投诉举报药品、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在研制、生产、流通、使用 环节的违法行为,都可以直接拨打电话咨询、投诉和举报。
“12331”主要受理符合以下 条件的事项:涉及“四品一械”质量安全范围;有明确的投诉举报对象以及违法行为;被投诉举报的对象 或违法行为在全县行政区域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应予受理的其他事项。
药品类
一、怎样识别骗人的违法药品广告?
目前,有一些药品广告夸大宣传,常常蒙蔽消费者,误导消费。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识别虚假广告的小常识。
(1)广告内容中带有一些绝对化的语言,如“疗效最佳”、“根治”、“安全无副作用”、“国家级新药”、“最新技术”、“最高科学”、“治愈率、有效率达100%”等,还有一些声称“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的宣传,这些都是违法药品广告,千万不能相信。
(2)利用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儿童的名义、形象进行宣传的,也是违法广告,这样的广告无论说得多么诱人动听,大家都不要相信。
(3)对在公共场所(如公园、影剧院、宾馆、广场)进行以健康讲座、咨询、免费送药、附赠药品或礼品,以及上门赠送药品等名义进行的药品宣传、推荐等活动,也不要贪图便宜,以免受骗上当。
二、老年人用药要注意防止出现以下问题:
1、防止种类过多
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过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力欠佳,药物种类过多,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
2、防用药过量
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用药应防止过量。
3、防滥用药物
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更不要没弄清病因就随意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4、防长期用一种药
一种药物长期应用,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使药效降低,而且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甚至形成药瘾。老年人用药就根据病情及医嘱及时减量或停药。
三、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小儿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尤其是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因此,用药剂量和方法与成人有很大差别,否则容易产生不良反应,重者可致残甚至丧命。
儿童的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另外,也应考虑小儿机体代谢状态。
专家忠告家长:孩子用药物的剂量应由医生来确定,或直接购买专为儿童准备的药品。
四、药品与保健食品的主要区别
1、组成成份不同。药品是由能够治疗疾病的各种有效成分组成;而保健食品是由具各种保健功能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或其它成份组成。
2、作用、效果不同。药品是用于治疗疾病或改善疾病状况;保健食品是用于辅助改善机体功能、调节免疫等,对疾病没有治疗作用。
3、批准文号不同。药品的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阿拉伯数字;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年份+4位阿拉伯数字,如太太血乐口服液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041124”。
五、药品有效期如何识别?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被批准的使用期限,表示该药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药品有效期应以药品包装说明上标明的有效期限为准。药品有效期的表示方法,按年月顺序,一般可为有效期到某年某月,如有效期到2012年3月,表明该药品到2012年4月1日即开始失效。《药品管理法》还规定,在药品包装或说明书上都应标明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进口药品也必须用中文标明上述内容,以便大众阅读。
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识别
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英文缩写为“OTC”。
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OTC”字样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甲类非处方药用红色的专有标识;乙类非处方药用绿色的专有标识。在非处方药的包装或使用说明书上印制有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七、如何正确使用非处方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非处方药虽然是经过医药学专家的严格遴选,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但它们仍然是药品,因此,在使用时同样要十分谨慎,使用时应注意:
1、正确选用有“OTC”标识的非处方药。
2、仔细阅读标签、说明书,了解其适应症、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3、认真检查所选药品有无批准文号。
4、注意药品的内外包装是否有破损及有效期。
5、严格按说明书用药,不得擅自超量、超时使用,若有疑问要向医师咨询。
6、按要求贮藏药品,放置于小儿不可触及处。
八、正确掌握口服用药的时间
口服用药正确服用时间是:每日四次的,应是每次服药间隔6小时;每日三次的,应每次间隔8小时;每日二次的,应每次间隔12小时;每日用一次的药物常分为清晨或晚上睡前服用。
服药后不宜马上睡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时应坐着或站着,服药后不要立即仰卧,稍停留片刻。服药时应多喝水,一般用温开水200-300毫升送服,最好活动五六分钟再躺下睡觉。
食品类
一、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有什么区别?
无公害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范围内的食品。比绿色食品标准要
宽。农业部门认证,标志使用期3年。
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
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
AA级绿色食品严格要求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A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标志的使用期为3年。
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二、如何识别“瘦肉精”猪肉?
1、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猪肉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
2、“瘦肉精”猪肉外观特别鲜红,纤维比较疏松,时有少量“汗水”渗出肉面,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肉上没有“出汗”现象;
3、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有卫生检疫证。
四、如何保证厨房的卫生安全
1、食品一旦煮好应立即吃掉。食物冷却至室温后容易滋生细菌,食物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
2、食品特别是家禽、肉类和牛奶等,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所谓彻底煮熟是指使食物的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
3、应选择已加工处理过的食品,例如,选择已加工消毒的牛奶而不是生牛奶。
4、存放过的熟食必须重新加热(不低于70℃)后才能食用。
5、不要让未煮过的食品与煮熟的食品互相接触,例如,用同一把刀先后切生肉和熟肉,可能造成污染。
6、保持厨房清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应用干净的布抹干擦净。每块抹布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一天,下次使用前把抹布放在沸水中煮一下。
五、突发性食品中毒应如何进行急救
△催吐:如果进食的时间在1至2小时前,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无效,可多喝几次,迅速促使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食物,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 △导泻:如果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时间已超过2至3小时,但精神仍较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受污染的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玄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体质较好的老年人,也可采用番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防腐剂或饮料,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如果经上述急救,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篇二: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
XXX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
2014年5月28日,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XXX人民政府牵头,组织乡安监站、卫生院、综治办、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XXX政府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在乡政府门口,人流集中的地方开展宣传活动。
本次宣传内容为食品安全知识和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如何防范食品安全事故,正确选择可靠的药品。指导群众正确用药,识别伪劣药品,加强对伪劣药品和不符合规范食品的危害认识。宣传工作人员现场耐心回答群众提问,纠正了一些错误的食品药品常识并提供正确的方法。活动现场氛围十分热烈,群众参与性很高。本次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800多份,受益群众达1000多人,对增强群众食品药品卫生安全意识,取得了显著效果,受到广泛好评。
篇三:2016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资料
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资料
,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法》的宗旨是: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生产经营食品应符合的要求有哪些?《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哪些食品是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 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五)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八)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十
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十二)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至五十三条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制度。
保健食品标签有何要求?《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八条规定: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应当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一条规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实施逐批检验,保证食品安全。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使用的生鲜乳、辅料等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
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及标签等事项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注册时,应当提交配方研发报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
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同一企业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的标签有何规定?《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要求: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又分为甲、乙两类。安全性更高一些的药品为乙类。按照规定,在非处方药的包装上都印有国家指定的专有标识(OTC字样),红色的OTC标识代表甲类非处方药,绿色的OTC标识代表乙类非处方药。
到药店购买药品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是要到合法的药店买药。合法的药店是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店堂内都悬挂着《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是如果知道买哪种药,可直接说出药品名称,如果不知道应该买哪种药,请向店内的药师说明自己买药的目的,是自己用,还是给孩子或老人买药,治疗什么病。
三是购买处方药时必须要凭医生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没有医生处方,药店为了您的用药安全不会随意卖给您处方药。
四是购买非处方药时,应对患者的病情有明确的了解,如曾用过什么药品,用药的效果如何,有无过敏史。
五是在决定购买某种药品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看是否对症,如果对说明书内容不明白,可向店内的药师咨询,以免买错药、用错药。
六是买药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药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不要买过期的药品。
七是买药后一定不要忘记把购药的凭证保管好,万一药品质量有问题,购药凭证是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依据。
怎样识别伪、劣药品?
(1)看标签:购买整瓶、整盒的药品,要先看标签印刷得是否正规、项目是否齐全。国家规定药品的标签必须印有注册商标、批准文号、药品名称、产品批号、生产企业。其中商标和批准文号尤为重要,如果没有或印刷得不规范,即可视为假药。
(2)看药品:无论针、片、丸、粉和水、酊剂以及药材,凡见有发霉、潮解、结块或有异臭、异味;片剂色泽不一致者,即可视为劣药。标签上都印有有效期,凡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也可视为劣药。
(3)看药的真假:游医和地摊药贩以及“卖艺人”,这些人为了赚钱,大都信口开河,或说“奉送”;或说“无效退款”等,实则他们在欺骗人,卖的是假药。街头墙上张贴的广告,吹虚所谓“祖传秘方”、“包治”某某的药,基本上都是假药。求神弄鬼“讨来”的药,不需鉴别,都是假药。